Mi curva de aprendizaje // 我的學習綫

12:31

雖然學了這麼多年英語,總覺得沒把英語學好。

當年香港中小學英語教程的安排好奇怪(現在是什麼光景我就不知道了~),也許因為當時是殖民地,所以課程教材並非把學生當作foreigner來編排,而是把英語當成是學生的母語來看待,害得老師教文法要偷偷教。畢竟大部分學生在家裏還是說廣東話,雖然有些很洋化的家庭在家裏可能雙語並行或全英語,把英語當成mother tongue來教,所以到現在有很多grammar我都搞不懂,當然也要怪自己懶咯~ (利申)


難得現在有機會重新再學另一種語言,我立志要把文法根基打好。不管是哪種學校,課程安排也是根據外國人的學習模式來編排,以文法為軸,再從日常生活對話入手,慢慢一步一步學上去。對我來說西語的文法是「煩」;不是「難」。的確,verb conjugation這部分只能死記,別無他法。

最近卻又發現自己的learning curve原來非常的飄忽。

其實來西班牙之前就該學一點點基本對話,不過當時實在擠不出時間來。剛到埗就一直忙婚禮的事情,再來就是honeymoon......到最後三個月之後才開始學西語,一開始上了一個月intensive course。話說回來,beginner我覺得在哪家學校上都一樣,反正從零開始,加上初階需要掌握的東西都不外乎那十個八個與日常生活有關的topic,需要的生字也沒有那麼多。

當上了一個月intensive之後就怕怕了,雖然有很明顯的進步,但一週五天每天近乎四小時的學習模式,對重新當學生的我來說真的吃不消,適逢聖誕節到了,學校也放假,我便等到一月中才重新上課。不過…...這次是上extensive,一週才兩課,這次比較按部就班的好好學習,除了當中回香港擺酒(辦喜宴)一個月,前前後後上了三個多月課。

後來,這家學校居然會放—暑—假!

反正打算九月報考官方語言學校,又不想再找學校重新適應,於是我便待家中自修,溫習之前學過的,也努力做練習,不但溫故也知新。沒想到這對我來說居然很有效,到九月底考官校本來A2尾的我,居然考進B2。就是說,至少這個暑假自修了個B1回來,真的滿有成就感的!

回顧一下,發現自己的學習過程是斷斷續續的,也許這種學習模式才是最適合我;每次停學都有明顯的進步(聖誕節後、從香港回來後)。一氣呵成每天固定上課很快就讓我覺得疲勞,是疲勞而非厭倦。這並非三分鐘熱度,而是我的集中力跟當天的狀態有很大關係,能順著這個狀況自己掌握學習時間反而更適合我。所以當年中學成績一塌糊塗不是沒有原因的,那種讓人喘不過氣的填鴨式教育著實不適合我。

有人說學一個新的語言是接觸另一個文化的一扇窗,沒想到更意外的從中認識自己更多。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